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快讯

科技部发布《“创新积分制”工作指引(2.0版)(全国试行版)》

来源:
1分钟前

  经过一年多试点实践后,在进一步优化核心指标的基础上,10月29日,科技部官网发布《“创新积分制”工作指引(2.0版)(全国试行版)》(以下简称《指引》),意在发挥“创新积分制”作为新型科技金融政策工具为科技赋能的政策效能,推动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施。

  “创新积分制”可帮助金融机构等主体更加精准地识别企业科技创新属性,从而引导各类资源向科技型企业聚集。随着各地“创新积分制”深化应用,为进一步了解实施进展、问题和成效,科技部组织开展的“创新积分制”专题调研发现,还存在部分指标数据获取难度较大、指标适配性不足等问题。为此,“创新积分制”对科技型企业的精准画像功能迎来迭代升级。

  依据《指引》,“升级”后的“创新积分制”主要发挥3个目标导向作用,即“找得到、评得准、用得好”——聚焦科技创新价值属性,评价企业的科技“底色”,筛选识别已知的和潜在的科技型企业;聚焦成长能力和潜力,精准评价企业科技属性强弱的“成色”,按照指标得分进行分类分级管理;建立创新积分与科技金融政策联动实施机制,持续推进创新积分评价与科技创新再贷款、专项担保计划、地方政府贷款风险补偿、贷款贴息等政策的联动实施,拓展“积分贷”“积分投”“积分保”“积分融”等金融服务场景。

  《指引》坚持指标体系“科学性、共识性、可比性、可采集性”的遴选原则,形成指标精简、导向清晰、操作性强的“创新积分制2.0”指标体系架构,由9个定量指标和3个加分项指标构成。指标体系共设置一级指标4项、二级指标12项。一级指标为创新投入、创新产出、创新发展、创新影响,其中创新投入、创新产出、创新发展的基础评价指标100分,创新影响加分项30分。

  围绕结果应用,《指引》建议,支持各地方充分运用“创新积分制”工具,通过多元化场景应用,实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精准赋能。

  比如,深化金融精准对接,依托创新积分评价,持续拓展“积分贷”“积分投”“积分保”“积分融”等金融服务场景,鼓励银行类金融机构将积分结果作为独立授信参考,推动创业投资机构优先投资高积分企业。强化政策联动与资源倾斜,支持地方政府将创新积分与贷款风险补偿、贴息、专项担保计划等政策深度融合;可以推荐高积分企业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、人才计划及平台基地建设等。

  《指引》还提到,推动地方精准施策与服务能力提升,实现企业创新能力的动态评价与精准画像,同时引导企业通过积分自评对标行业水平。

  科技部办公厅同日发布了关于开展“创新积分制”揭榜挂帅的通知,针对“推广创新积分制”政策举措凝练出“构建创新积分制区域特色指标体系”“搭建创新积分制数智底座平台”“创新积分制应用场景拓展”“创新积分制在政府资源配置中的创新应用”等4项榜单任务。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对牵头组织实施的揭榜任务负责,原则上在2年内完成榜单目标,并研究提出半年度进展目标等。

相关阅读

  10月29日,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《中国创新指数研究》课题组发布的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测算结果显示,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74.2(以2015年为100),比上年增长5.3%。分领[详细]

2025-10-30 11:52:19

  经过一年多试点实践后,在进一步优化核心指标的基础上,10月29日,科技部官网发布《“创新积分制”工作指引(2.0版)(全国试行版)》(以下简称《指引》),[详细]

2025-10-30 11:51:37

  农历九月初九,又逢重阳敬老时。赏菊花、插茱萸、登高是代代相传的习俗,而“养生延年”更是这个节日里长辈们最关心的话题。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[详细]

2025-10-30 11:51:13

  155个国家、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,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,整体展览面积超过43万平方米……在10月28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,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介绍,[详细]

2025-10-30 11:50:49

  位于我国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(BEST)项目建设近日取得关键突破,引发广泛关注。“杜瓦底座”研制成功并精准落位安装,标志着该项目主体工程建设[详细]

2025-10-30 11:49:28

  今天是重阳节。数字时代,让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每一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。网上刷剧、听歌、看戏、购物等,正在成为当今老年人生活的日常。但现实中,让老年人心堵[详细]

2025-10-30 11:49:05

  在28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,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介绍,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,将有155个国家、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,4108家境外企业参[详细]

2025-10-30 11:48:47

 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《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(2025)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显示,截至今年6月,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.15亿人,普及[详细]

2025-10-30 11:47:17

  • 意见反馈:g2416238474@163.com
  • 稿件投诉:g2416238474@163.com
  • 网站首页:www.udlsy.com
  • 客服联系:g2416238474@163.com
  • 关注我们